關于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調控的思考-【zixun】
關于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調控的思考
關于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調控的思考 更新時間:2010-7-18 0:07:50 一、經濟形勢變化為什么如此之快
去年末、今年初,在國內貨幣供應過多壓力前提下,出現了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地方債務系統性風險問題突出、銀行資產質量面臨較大風險以及通脹預期明顯上升的情況。在此背景下,加強宏觀經濟系統性風險的管理,迫在眉睫。為此,從年初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截止目前,調控效果正在逐步呈現。
GDP增長,一季度11.7%,二季度10.3%,增速減緩一個多百分點。同時國內多數機構預測,三、四季度的增速還將逐季回落,四季度可能回落至9%以下。其它一些經濟指標也在掉頭下行,特別是一些經濟領先指標。
經濟增速為什么會出現逐季趨緩、“前高后低”的趨勢?這里既有去年增長基數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今年宏觀政策主動調整的結果。之所以能推動經濟形勢在較短時間內向趨穩方向轉變的主要因素,是三大政策變量:一是房地產政策,二是地方融資平臺整頓,三是限制過剩產能、能耗的政策。配合這三大政策的落實,央行在資金關口上,牢牢按7.5萬億元信貸規模目標進行控制。在操作技術層面,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中國銀監會“三辦法一指引”的貸款管理模式的新變化,使貸款的派生系數明顯下降,實際起到了央行緊縮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的調控作用。
但是從經濟趨勢和發展方向看,盡管宏觀經濟增長出現逐季趨緩、“前高后低”的態勢,前一段時間,國內外多數機構的預測是,全年的經濟增長仍能保持在9%-10%的區間。CPI的上漲將在第三季度見頂,全年上漲介于3.1-3.4之間,不會出現失控狀況。應該說,目前這種發展趨勢既是市場早已預料的,也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成果,是正常的、合理的,體現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結構調整的意圖。從趨勢看,明年經濟增長形勢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將甚于今年,但是今年從總體上看,經濟出事的可能性很小,相對而言,仍然是給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因此,下半年的政策趨向,應堅持上半年調控的正確方向不動搖,堅持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連續性、穩定性、靈活性和針對性”的原則,同時密切關注形勢變化,在確保社會能承受的經濟增速前提下,進一步把握好調控的節奏、力度,繼續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通俗講,調控的方向要堅持,調控的技術要靈活。
二、繼續堅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基于去年新增貸款高達9.5萬億元,增速約31%的狀況,年初央行提出今年貸款控制在7.5萬億元,增速為18.8%。應該說此增速并不慢,貨幣政策仍是適度寬松的。因為在2004-2008年五年中,GDP呈兩位數增長,貸款平均增速才13.8%。今年GDP若為9%左右,貸款增速卻比前五年平均仍高出五個百分點。因此,下半年必須仍堅守年初提出的7.5萬億元目標。
關于匯率政策。最近啟動的恢復彈性的匯率調整,海內外各界反應較好。下半年應按有關部署,在做好相應的過渡性安排后,按照官方對外說的匯率制度改革方向予以實施,進一步增加匯率的彈性。這既有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穩定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逐步推進,也可從總體上減輕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壓力。
三、堅持房地產市場的正確調控方向
上半年房地產調控的目標是清晰的:要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切實解決城鎮居民住房問題。其政策效應也在逐步體現,估計到九、十月份,效應將進一步凸現。但是,目前市場上仍有相當大的力量,認為中央政府出于GDP增速下滑的壓力,會改變政策,屆時房價會有更大的反彈。因此,不少人對中央政策的堅定性,持觀望與懷疑態度。為此,下半年的房市調控政策:
1、應堅持上半年的調控方向:打擊投資、投機購房,加快社會保障房的建設。為了消除市場的觀望與懷疑,確保中國房市的健康發展,首先應該做的一件事是,認真反思中國十幾年房市發展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向社會明確,中國房地產市場要堅持以消費品為主導的健康發展方向。目前,中國房市的矛盾焦點,集中表現在房價上,但是背后反映的實質問題是,中國房市到底應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方向的問題。應以這次調控為契機,進一步明確消費品為主導的發展方向,同時抓緊長期化、制度化的建設,包括土地供應、保障房與租賃房建設、財稅政策和商品房開發監管等。通過制度的完善,今后應做到政府對房市的管理,不應該也不會再去盯著某一時期的房價水平。
2、當前重要的工作是,要嚴肅紀律,限定時間,加強檢查,要求各地政府盡快落實住房保障工作目標責任書,并分派到下屬各市縣。應鼓勵用各種方法,努力完成今年保障性住房的任務,以替補今年一般商品房投資下降后的投資缺口問題。
3、鑒于房產稅整體方案出臺的時間可能較慢。為了真正遏制住炒房行為,不如調高交易所得稅率。
4、考慮到今年“三大政策”同時出臺及對經濟的疊加影響,對于房地產市場中已多年累積的各種問題及泡沫的解決,下一步重點要把握好調控的策略與節奏,應準備花兩年左右的時間予以解決,不能太急。太急可能會給整個宏觀調控造成被動。同時,對中國房市應堅持消費品為主導的發展方向,應盡快明確地昭示市場、昭示社會。對于民間過多的閑資,應盡快地開各種“正門”予以引導,不能因為民間閑資過多而縱容放大資產市場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