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英并不是所有逆差項目必然意味著風險
王春英:并不是所有逆差項目必然意味著風險
今年上半年,經常賬戶總體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表現為逆差。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在國際收支自主平衡的格局下,有順差項目就有逆差項目,但并不是所有逆差項目必然意味著風險。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國際收支呈現雙順差,外匯儲備比較快地增長,經常賬戶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所以外匯儲備增長。也出現過經常賬戶是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是逆差、外匯儲備下降的情況。所以,大家對于逆差的項目都是十分警惕的?!蓖醮河⒈硎?,近幾年中國國際收支出現了新的平衡模式,外匯儲備保持基本穩定,不再隨著國際收支主要項目的變化而變化。需要對國際收支的新平衡模式有全新認知。
她指出,首先,近年來中國國際收支形成了自主平衡的總體格局,儲備資產保持基本穩定。在這個背景下,經常賬戶和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表現為鏡像關系,經常賬戶呈現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就呈現逆差;反之,經常賬戶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就呈現順差,國際收支總體平衡。市場各類主體的國際收支交易有進有出、有來有往,實現了自主平衡,不需要儲備資產進行大規模吸收或投放,也就不會形成儲備資產大幅度變化。
第二,在國際收支自主平衡的格局下,有順差項目就有逆差項目,但并不是所有逆差項目必然意味著風險。今年上半年,經常賬戶總體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表現為逆差。
“我們逐項分析這個逆差,并沒有出現對外債務的去杠桿,外國來華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等全部的對外負債項目都是凈流入?!蓖醮河⒔忉屨f,逆差主要是中國對外的各類投資增長,說明市場主體在境外的資產增多了。
她進一步解釋道,資產主要是指,一是境內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增加,這體現了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需要,主要投資港股。
二是對外直接投資總體理性有序增加,沒有出現2016年增加40%以上的情況。
三是銀行的對外存貸款增多,主要是因為境內外匯流動性充足,不管是經常賬戶還是直接投資帶來的外匯流動性,由銀行通過對外存款、貸款進行投放出去。
“雖然有一些項目是逆差,但并不意味著是風險?!蓖醮河⒈硎?,目前國際收支平衡的內在結構,對中國來說是比較合理的,也是比較合意的。
她指出,近年來中國的國際收支進入自主平衡時期后,經常賬戶總體基本平衡、略有盈余。這就決定了中國國際收支總體結構是穩健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跨境資金流動也表現相對均衡。金融市場開放一方面吸收境外的資本流入,另一方面境內主體持有的境外資產或者外匯資產同步增多。
王春英判斷,未來看,中國經濟處于結構調整、優化和制造業產業升級推進中,這會對經常賬戶保持基本平衡發揮很好的支持作用。國際收支有基礎、有條件維持合理的、合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