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漲50價格漲勢不減外資掃貨這些天然氣概念股名單
飆漲50%!價格漲勢不減外資掃貨這些天然氣概念股(名單)
液化天然氣漲價勢頭不減。
秋冬季是液化天然氣的傳統旺季,提前降溫也提升了供暖市場的需求。國內液化天然氣市場行情呈連續上漲模式,多地已漲至3700元/噸上方,尤其是內蒙、寧夏、陜西、山西、新疆等北方地區漲幅明顯。
生意社數據顯示,液化天然氣最新均價為3540元/噸,相比一個月前低點上漲幅度達到了50.6%。尤其是節后,液化天然氣漲價速度明顯加快。
隨著旺季到來,下游需求提升,液廠出貨轉順,價格普遍上漲,市場行情向好,根據市場價格信息,北方市場天然氣價格相比南方較高,需求增長也更快。
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的背后有上游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增加的影響。一方面,國內中石油等供應商對各地氣源的原料氣進行了提價,直接拉抬了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國際運力不足、缺貨等影響下,國際現貨到岸價格連續上漲,進口氣成本增加。綜合影響之下,國內國際成本面的上漲,也是助推國內液化天然氣價格集體上漲的原因之一。
供暖季到來,天然氣需求快速增長
目前,東北及內蒙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供暖,天然氣市場的需求也逐漸走高。特別是今年“煤改氣”民生工程的深入實施,加速了市場需求的增長。發改委表示,將繼續加大對北方清潔取暖七個省市的資源供應支持,有序保障“煤改氣”用氣需要;加大對北方地區重點區域、重點用戶的供應保障力度;督促各地繼續將燃氣公交車、出租車等納入民生用氣保障范圍。
環保要求也客觀促進了天然氣需求的增長。2020年9月底,生態環境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全面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任務,其中推進清潔取暖散煤替代工程為首要任務。計劃10月底前,京津冀及和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共完成散煤替代709萬戶,預計10月底將會釋放可觀的“氣代煤”需求。
今年的冷冬推動天然氣供暖和采暖需求上升,全國需求提前進入增長模式。2016到2018年,我國清潔取暖工作加快推進,北方城市清潔取暖面積快速增加,天然氣供暖占比從不到17%提高至31%。在天然氣集中供暖面積增加的同時,在無集中供暖地區,壁掛爐等取暖方式也得到了加速普及,2017年我國壁掛爐整機銷售量同比上升162%。
此外,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轉向收緊,也對國內的天然氣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我國天然氣供應的很大份額來自海外進口,故全球市場的波動對國內影響較大。業內分析預計國際天然氣市場將于2021年開始復蘇,未來5年全球天然氣供需將經歷供需過剩到收緊的過程。
天然氣漲價行情值得關注
除短期的漲價行情外,能源結構的調整和環境保護的加強,也對天然氣行業形成長期利好。上海證券認為,即將進入冬季取暖季,關注天然氣供需變化情況,并給予燃氣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
今年冬季,“拉尼娜”大概率將至,拉尼娜事件是指海洋表面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偏低的現象,中國地區容易遭遇冷冬。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已提前供暖,方正證券表示,若拉尼娜事件發生,用于供暖的天然氣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建議關注天然氣板塊投資機會。
目前,天然氣板塊已有2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長數據,其中恒通股份、寶莫股份分別以6286.57%、2054.94%的增幅排名前列,厚普股份等個股的凈利潤遭遇較大幅度的下降。
恒通股份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6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0倍,除了本身經營狀況改善,去年的低基數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今年盈利數據的暴增。其盈利能力的改善,也吸引了南山集團加大入股,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計上漲了175.88%,同樣位列板塊第一。
從資金面來看,近三個月以來,有14股受到北上資金的逐漸加倉。其中,新天綠能、廣匯能源、成都燃氣的加倉幅度靠前,持倉數量相比三個月前增幅都超過了100%,也有新天然氣等個股被北上資金減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