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最接近519行情重現的時刻到了
20年來最接近“519行情”重現的時刻到了!
盡量其時圍繞科技股的炒作,如今看起來有些無厘頭乃至可用滑稽來形容,比如公司建網站、把產品掛上彀就被賦予網絡不雅點熱炒,如今這些操作不外是平凡公司的標配而已,但在特定的歷史階段,這些新奇事物確實觸動了資本市場的神經,用炒作來宣示對未來科技成長的想象,也是人類社會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以我國復雜年夜的內需市場而言,將科技和消費結合將催生出巨大年夜的市場,在境外上市的中概股當中,表現良好的大年夜多屬于此類,如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點評、京東、拼多多等。美股的科技長牛股同樣也具有明明的消費屬性,比如“股神”巴菲特第一重倉股蘋果公司,具有明明的消費電子屬性;在近期美股反彈中提前創歷史新高的亞馬遜,也是寄托網購消費維持競爭力的消費科技股。
對許多上世紀入市的老股平易近來說,1999年的“5·19行情”是一場難以忘懷的牛市。在上證指數跌穿所有均線、看似雙頂將成的危急時刻,多頭神來一筆以放量長陽穩住陣腳,從此展開長達兩年的跨世紀牛市。
科技股能夠成為市場龍頭,除了其時“科教興國”的政策基調,以及美股網絡科技潮流的西風東漸之外,科技股自己具有業績突變的特質,突破了經濟增速下滑大年夜布景下的估值束縛,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圖1:上證指數日線圖
“5·19行情”:“內憂外患”下的逆轉
從這個角度來看,科技股的“5·19行情”已經展開,背后同樣有政策東風力挺和市場風險偏好抬頭的因素。和當年炒作成分居多不同,現在的科技股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支持,大年夜基金二期正式啟動投資,駕馭核心手藝的需求也隨著美國的手藝封殺而顯得尤其急迫。
時間回到21年前,“5·19行情”啟動前的A股用“內憂外患”來形容不為過。所謂的“內憂”,包含國企謀劃逆境、經濟增速持續兩年下滑等,這和一季度海內經濟因為疫情因素呈現負增長有高度類似;“外患”的部門,包含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仍未完全消散等,這和目前全球疫情導致多國經濟停擺、進而影響全球供應鏈和我國出口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類似。
從手藝面來看,“5·19行情”啟動前和如今上證指數的走勢也有一定程度的類似。1999年行情啟動前,A股顛末兩年的調整,上證指數呈現疑似雙頭的形態,失守所有短中長期均線,距離跌破頸線位僅有一步之遙,走勢十分難看;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正好調整到1994年333點和1996年512點兩大年夜低點形成的上升趨向線附近,多頭在臨近千點整數關發起絕地還擊也算師出有名。而本年以來滬指下探2600點附近,正好也是在顛末4年多調整、形態風雨飄搖的時候回到長期上升趨向線附近,同樣也潛伏“柳暗花明”的玄機,再度上演絕地還擊的好戲不無可能。
國產替代不可少消費科技藏長牛
目前A股還比力缺乏此類兼具消費和科技屬性的行業龍頭,但一些行業具備類似的屬性,存在被進一步挖掘的可能。如汽車電子、醫療保健、智能家居等。
如今,跳動外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已經從口號成為現實,去年下半年以來以半導體、5G等為代表的科技股領漲大年夜盤,其中晶方科技等更是成為“十倍股”。
當然,歷史或許會重演但不會簡單重復,目前A股的體量已經和1999年不可同日而語,出格是上證指數有許多體量復雜年夜的央企“巨無霸”影響,要實現和當年一樣“身輕如燕”的突破難度頗大年夜。但有來由相信,A股注冊制革新不竭突破之后,科技股的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目前十大年夜權重股中找不到科技股蹤影的現象肯定會被改寫。
出格值得一提的是,在“5·19行情”啟動后不久,上證指數上攻到1500點的歷史高位區時,《人平易近日報》一篇名為“堅決信心、規范成長”的評論文章,更成為股平易近的安心丸和行情的加快器,上證指數向上突破徹底逆轉頹勢。
相比之下,“消費科技”比力被人忽視,而這也有望成為未來科技股炒作擴散的新范疇。筆者定義的“消費科技”,也就是和消費者更加貼近,有助于提升消費質量的科技,包含科技應用在消費范疇的新商業模式。
同樣的,近年來A股的制度革新連續不竭,除了新證券法在本年3月見效之外,更加市場化的注冊制革新也不竭深入,股市已經成為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經濟中的地位和其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年一系列對沖經濟下行的盡力政策,以及股市制度革新和引入長線資金的行動,無疑是“5·19行情”啟動前的政策儲備,如今同樣盡力的政策和革新,也有望為新一輪“5·19行情”再現埋下伏筆。
同時,穩定經濟也需要科技創造新需求,低增速、高流動性下風險偏好的提升利好科技股,納斯達克指數領漲美股也在一定程度上和“5·19行情”時科技股的西風東漸有類似之處。綜合來看,科技股引領A股實現“新5·19行情”的條件已經趨近成熟。
其時面臨“內憂外患”,一系列政策緊鑼密鼓地快速落實。在貨幣政策方面,跳動外匯,1998年三次降息、1999年6月一次降息以及1999年11月的降準一再顯示資金面相對寬松的基調,為股市走高帶來流動性利好,這和本年以來央行多次降準,通過多種貨幣工具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股市在其時更被視為刺激經濟和推動革新的重要工具,連續獲得政策力挺,包含要求基金入市,降低印花稅,容許商業銀行為證券融資;同時在當年也發布了《證券法》,在規范市場成長的同時也大年夜幅提升了A股的地位。
從長期投資科技股的角度來看,“國產替代”和“消費科技”有望成為兩大年夜主線?!皣a替代”自不待言,科技核心競爭力是經濟長期成長的根本之一,未來我們必需要堅決走自主成長、駕馭核心手藝的蹊徑,不管其中有幾多艱巨盤曲,政策支持總會給市場帶來想象空間,相關公司的炒作也行至中段,被挖掘得比力充實。
20年曩昔,盡量A股不缺乏牛市,但“5·19行情”仍然經常被老股平易近津津樂道,當年科技股酣暢淋漓的走勢歷歷在目。本年A股面對多重考驗,但在政策面、資金面、手藝面等和“5·19行情”爆發前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科技股的王者歸來更讓人依稀看到了當年的身影。
“5·19行情”中,科技股表現異常強勁,成為動員市場上攻的主線,并延續到2000年春季攻勢中形成跨年熱點,最后擴散到網絡不雅點,形成“無網倒霉”的炒作格式,雖然帶有一定的投機空氣,但不能否定也為其時市場營造了主流熱點和良好的賺錢效應。
特別聲明: 本網頁上的內容僅為一般市場評論,并不可能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文并不構成對特定金融產品之直接投資邀約或推介。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依賴本文資訊,其作為及不作為亦不應以此作為依據。我們對任何人士以本文為基礎之作為或不作為所導致的結果并不負責。我們對所提供內容的準確性或信息的適當性不作任何保證。本文并不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傳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適用法律所允許情況下除外。